国家政策和各级领导对教育事业的支持 |
时间:2019-11-06 08:58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
国家政策和各级领导对教育事业的支持
前言
了解政策,才能明白发展的方向;了解政策,才能寻找发展的利好因素;了解政策,才能避免不正确的认知。我校摘取了一些政策和领导讲话要点,提供给大家学习。
第一章 政策支持
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摘要)
总体要求与目标: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具体指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
(一)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
(二)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
(四)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七)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
(九)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原则上每5年修订1次职业院校专业目录,学校依据目录灵活自主设置专业,每年调整1次专业。
(十)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
(十二)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按照国家教学标准和规定职责完成教学任务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
(十六)健全经费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地方政府要按规定制定并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各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可适当高于当地普通高中。健全职业教育奖学金制度。
二、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摘要)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下同)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
经过5—10年时间,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和院校深度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健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聘用考核制度,教师职业发展通道畅通,待遇和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吸引力明显增强,基本建成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具体目标: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
(二)推进以双师素质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改革
建立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方式公开招聘的机制。加大职业院校选人用人自主权。自2019年起,除持有相关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外,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自2020年起,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基本不再从未具备3年以上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
(四)完善“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新机制
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盘活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倾斜。根据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及其专业特点,优化岗位设置结构,适当提高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兼职从教渠道,规范兼职教师管理。
(五)建设“国家工匠之师”引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1000 个国家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1000 个国家级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等评选表彰中,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八)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
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健全高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聘请一大批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到学校兼职任教。
(九)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
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破除“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身份、唯奖项”的顽瘴痼疾。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将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设置、项目式教学实施能力作为重要指标。
(十)落实权益保障和激励机制提升社会地位
依法保障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管理的权利。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工资总额基数。各地要结合职业院校承担扩招任务、职业培训的实际情况,核增绩效工资总量。按规定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待遇。
三、山东省关于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十条意见(摘要)
(二)优化改进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使春季高考成为技术技能人才选拔的主渠道,本科招生计划安排逐步达到应用型本科 高校本科招生计划的 30%,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升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机会;制定具体措施,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国家、省、市职业 院校技能大赛获奖等级与技能测试成绩挂钩的赋分体系;从 2022 年起,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招生报考人员为中等职业教育应届毕业生,社会人员报考应取得高中阶段教育 毕业证书或具有同等学力。
(三)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
制定具体措施,建立优质本科高校参与春季高考招生和“3+2”“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激励机制及责任机制,对相关本科高校试点专 业给予经费支持,并根据试点本科高校需要科学合理扩大学校招生计划总规模。
(四)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人机制
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制定深化职业教育教 学改革意见,启动课程改革攻坚战,推进“课堂革命”,支持引导职业院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 经略海洋、军民融合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升职业培训能力,主动承担涉农涉海培训和因去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产生的转岗培训及企业转型升级产生的技术技能提 升培训,以及对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失业人员、中小微企业员工、残疾人等群体的培训,建设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五、建设全国一流的职业院校和专业(群)
推进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建设工程、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建设 100 所左右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全省建设 200 个左右中职品牌专业。
(六)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
制定校企合作推进办法,加快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落实校企合作办学财税激励政策和收费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在职业院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职业院校依托企业生产车间等实训资源建设二级学院(系);从 2019 年起,市、县级人民政府设立职业教育发展资金,建立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成本补偿机制,支持建设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和企业。制定政策措施,允许职业院校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 务,开展有偿服务所得收入、校办产业年度利润等收入可用于单位绩效工资发放;职业院校开展生产服务性实习实训取得的勤工俭学收入可提取一定比例支付学生劳动报 酬;职业院校教师根据相关规定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控制,不作为调控基数。
(七)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高职院校和公益二类中职学校实行人员控制总量备案管理,财政部门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控制总量,按人员控制总量内实有人数核拨经费,确保学校人员 工资按时足额拨付。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在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以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职业院校按照有关规定自主制订单位内部 人事管理制度,自主管理岗位设置,自主安排、执行用人计划,自主公开招聘各类人才,自主组织竞聘上岗和人员聘用管理,自主确定本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方式。健全职 业院校教师自主招聘制度,专业教师招聘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可采取考察的方式招聘高水平技能人才;允许教学急需但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专业人才参加学校 招聘,合格的先作为兼职教师使用,待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再转为正式教师;支持学校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和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专家、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等 担任产业教授,财政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确定经费拨付标准,或按照项目工资制、年薪制拨付薪酬。
(八)建立与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
建立稳定长效投入机制,坚持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拨款水平,切实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继续加强对职业教育 办学条件改善和内涵建设的支持力度,探索实施“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方式。全面落实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教育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每生每年 2800 元;加工制造 类、电工电子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专业,每生每年 3300 元;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 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 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向社会公开使用情况。
四、 《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摘要)
3.推动思想解放。更加注重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深化改革,在严守党纪国法、保持清正廉洁的前提下,就要不计个人得失,敢于闯、敢于试、敢于改。采取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坚决摒弃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观念,积极学习先进,敢于对标先进,努力赶超先进。
4.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认真落实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一切出于公心选干部、一切为了事业选干部、一切按照规矩选干部。
5.大力倡导有为才有位。在选人用人上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大力选拔任用改革攻坚的促进派、实干家。对那些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表现特别优秀或者工作特殊需要的,可以按照规定破格提拔。对那些在下一级地方党政正职岗位干事创业、实绩突出、特别优秀的干部,可以直接提任上一级党政正职。对那些综合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可以通过上挂下派、交流轮岗等方式,打破隐性台阶,放到基层一线和关键岗位培养锻炼。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干部,公平公正对待干部,对那些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不求全责备,符合条件的大胆使用。
6.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认真贯彻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和我省实施细则,严格问责问效,坚持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树立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9.强化结果运用。坚持考用结合,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切实使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把考核结果作为物质奖励的重要依据。根据综合考核、绩效考核等情况,对地方领导班子和机关单位按照比例划分考核等次,按规定差异化给予物质奖励。奖励方案应体现奖优奖勤,可奖励到个人。
10.健全完善容错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指示精神,妥善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等原则,研究制定容错纠错的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容错纠错的责任主体、情形及程序,对干部的失误错误,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以及挽回损失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容的大胆容错,对不该容的坚决不容。
12.健全完善澄清保护机制。正确对待信访举报问题,区分正常检举揭发和诬告陷害,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属恶意中伤、诬告陷害、散布谣言和不实消息的,及时给予劝阻、批评、教育;涉嫌违规违纪的,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的,移交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对实施诬告陷害的有关人员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挂钩,纳入失信“黑名单”,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对受到诬告陷害、严重失实举报的干部,由党委(党组)或相关部门给予澄清正名。
15.拓宽干部交流渠道。拓宽选人视野,吸引各方面各领域优秀人才到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对一些事业特别需要、专业性较强、本地本单位没有合适人选的岗位,放开视野面向全国选拔。
20.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充分发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敢于负责者负责,理直气壮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
本意见从2018年7月21日起施行。此前发布的有关文件规定,凡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照本意见执行。
五、济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十条意见的通知(摘要)
(二)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到2022年,力争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比达到 40%以上。拓展招生范围,在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同时,积极招收往届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 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办好五年制高 职、三二连读、中职与本科“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春季高考 等,为中职学生打通上升通道。
(三)加快职业院校建设。推进 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建设,三年内各县(市、区)至少 建成 1所达到省级示范性标准的中职学校。
(四)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鼓励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建一批 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职业院校新设实训基地原则上要有相关行业企业参与。每个县(市、区)依托职业学校至少建设一处县级实训基地,建 筑面积不低于 1万平方米,至少服务3个专业群。加强职业院校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五)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落实校企合作办学财税优惠政策和 激励机制,切实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激发办学活力。鼓励行业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探索开展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 办学改革试点,拓宽职业教育资金来源渠道。制定政策措施,允许职业院校面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开展有偿服务 所得收入、校办产业年度利润等收入可用于单位绩效工资发放。 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形成产教协同育人模式。
(六)加强专业建设。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引导职业院校 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我市十大产业需求,及时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建立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专业(群),重点建设新兴产业相关 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扶持艰苦专业,形成对接产业、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的专业体系。支持学校依据目录灵活 自主设置专业。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品牌专业。打造中等职业教育特色品牌学校。
(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招聘制度。从 2019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 3年以 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 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 生中招聘。专业教师招聘以测试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为主,可采 取直接考察的方式招聘高水平技能人才。允许教学急需但没有教 师资格证的专业人才参加学校招聘,合格的先作为兼职教师使用,待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再转为正式教师。职业学校教职工人员 控制总量的 20%可面向企业聘用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支持学校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和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专 家、科技人才、技能人才等担任产业教授,财政参照高级专业技 术职务人员平均薪酬水平确定经费拨付标准,或按照项目工资制、年薪制拨付薪酬。在职业院校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中心。鼓励教师参与齐鲁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青年技能名师建设计划,培育一批专业(学科)骨干带头人、教学 能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职教名家。组织好职业院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
(八)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推进课堂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和省课程标准,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在中职学校探索实施学分制改革。启动“1+X证书” 制度试点工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视导制度。深入推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 2020级新生起,推行“文化素质+专业技 能”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九)完善经费投入机制。2020年起,市、县两级政府设立职业教育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职业院校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新兴产业急需的专业和专业群建设、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组建职教集团等。 全面落实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 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 30%用于职 业教育政策,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中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班主任津贴参照普通高中标准执行。
六、济宁市教师评价指导意见 济教字【2018】77号
(一)总的指导原则: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二)评价指标和权重:1、职业道德10%。2、业务工作表现20%。岗位工作量30%。4、教学质量30%。5、工作满意度10%。
(三)岗位工作量包括教学工作量、管理工作量、出勤率和其他工作工作量。教学工作量为12节课。教辅人员工作量不超过教学人员工作量的70%。出勤率低于90%的不得参与评先树优。
第二章 领导指示精神
一、 刘家义书记讲话要点:
一是转变作风,扑下身子抓落实。工作要在一线推进,推广“专班推进法”“点对点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强化过程指导和服务。要先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各级主要领导要亲力亲为,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事项亲自推动、重点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过硬的作风、以奋斗者的姿态,掀起改革发展新热潮。
二是鼓足干劲,振奋精神抓落实。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当自己负责的工作不落实、落实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反观自己在不在状态,自问几个“为什么”,特别要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追求卓越的境界,有没有迎难而上的担当,有没有一抓到底的激情,有没有常抓不懈的执着。要让干部置身干事创业之中,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催着干”“推着干”为“争着干”“比着干”。要“拉高标杆”激发斗志。要“正确用人”激活动力,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大胆使用“李云龙式”的干部,大胆使用在基层扎实历练、在吃劲岗位和艰苦地区经受磨练、表现优秀的干部,让担当有为的干部有平台、有空间、有盼头、有奔头。对于那些不敢担当、不抓落实、贻误发展的干部,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要“奖惩分明”激昂干劲,大张旗鼓表彰奖励担当负责、狠抓落实的单位和个人,坚决克服和纠正“等靠要拖”现象。要“容错纠错”激励担当,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建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责任分担制度,正确使用“问责”手段。要“严惩诬陷”激扬正气,敢于激浊扬清,打击歪风邪气,为干事创业者撑腰壮胆。
三是加强学习,提高本领抓落实。要提高“善学”的本领,加强理论武装和专业学习、政策研究,要提高“善谋”的本领,把握规律和趋势,善于集思广益,增强“开门决策”意识,逐步实现制度化。要提高“善作”的本领,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收“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要提高“善成”的本领,“不看起跑看撞线”,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用结果来检验工作成效。
四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抓落实。抓落实不是简单的上级压着下级干、干部逼着群众干,而是干部和群众双向互动的过程,是上级和下级合力推进的过程,也是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要创新“责任管理”机制,每一项工作都要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制,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厘清责任边界。要创新“效率管理”机制,下决心优化项目流程。
五是严明纪律,步调一致抓落实。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从严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把“严”和“实”的要求贯穿抓落实的全过程,让各级干部自觉在“严”和“实”的革命性锻造中提升自己。要严明政治纪律,对政治品德不过关,阳奉阴违、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的,坚决“一票否决”。要严明组织纪律,正确对待组织决定,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小局与大局的关系,正确对待组织交给的任务,对任务完成情况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要严明廉洁纪律,加大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力度,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等,开展专项整治。
刘家义最后说,时间带走一切、时间也带来一切,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事思敬”“执事敬”的敬业精神和“光阴迫”“从来急”的奋进态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二、省纪委要求。2018年年10月,在山东省纪委会议上,省纪委明确要求:多劳多得,优劳优酬;8小时之外的算加班,超额劳动有考核办法可以发。(县纪委杜学志常委在县教体局调研会上,传达省纪委会议精神)。
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讲话要点。就是要奖罚分明,对于成绩优异的,该奖的要奖到位。(9月5日,在全市教育系统三大行动调度会上,市教育局传达市领导讲话要点)
四、董书记2019年教师节讲话精神。
董书记要求,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确定正确的用人导向,弘扬正气,坚决站在为教育事业敢于担当的干部身后,替他们撑腰打气、扶正祛邪。
要充分展示县委、县政府办好教育的决心,营造立志于教育事业迎头赶上、敢于担当的精气神。要创新体制机制,鼓励校长负责制,兑现鼓励对优秀学科作出成绩教师的奖励,做到包括对班主任特殊津贴和作出管理工作突出成绩的肯定,鼓励各位校长实行学校绩效考核。
五、县纪委书记刘明在教体局讲话要点。为担当者担当,为作为者作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