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
留于形式现象的处理
----月共水流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学生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合作学习在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这不仅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合作情况却不尽人意。我校班子成员为了及时了解教师们课改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进情况,经常深入承包年组课堂听课。结果发现了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
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了体现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无论什么课,什么问题,什么时机,都少不了设计这样的程序;“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好好研究研究,讨论讨论。”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当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推导呢?”宣布开始小组讨论后,全班同学便立即开始行动,教者根本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听课者如果深入到小组中去看一看,听一听,就不难发现,每个小组同学都在大声说着,但听不清谁在说些什么,只听教室里一片嘈杂声,要么轮流背着自己试先准备好的纸条;要么远离内容乱说一通;要么差生一言不发,优等生却说个没完,而当教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当要求汇报讨论结果时,学生一张口却是:“我认为……”,“我觉得……”……各个学生还是关注着自己个人的想法。如此之状,同学们没有分工,没有倾听,没有思考、没有共识,更没有互相质疑解疑的合作、研究场面。合作学习活动成了一种机械的“合座”形式。
课堂教学中这种“合作学习”的表面现象,根本就是摆花架子,留于形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为此,针对这种情况,我校业务领导专门坐下来开了一次专题会议。对这一普遍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查找出存在这些误区的内在原因:一是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及新课程标准理解太浮浅,便盲目运用于教学实践;二是急于追求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思想所驱使。于是,业务领导研究制定了一套具体的改进方案:开展“学理论、观典型、写反思”活动。
首先,学理论。
由业务领导定期轮流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主要搜集、选取一些有关诊治性的合作学习方面的理论进行集中培训。如“怎样合作才有效”、“合作与自主”、“建立有效的合作小组”、“如何把握合适的时机”“教会学生如何去合作”等等,使教师们从理论上领会并掌握课改的新理念及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方法、注意事项,进而做到深层次领会合作学习的精髓。
其次,观典型。
借助学校教研课、开放课、观摩课等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快捷的学习、对比、交流、改进、提高的平台。让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对照自已的课堂教学找差距,克服不足,熟练掌握有效合作学习的方法。
第三,写反思。
教导处在师培工作计划中增加一项练笔内容。规定每位任课教师,每周结合自已的课堂教学实际,写出一篇体现合作学习方面的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或教学札记。并利用平时积累的材料每学期撰写一篇经验或论文。
这样,在反复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多数教师真正探索出了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再停留在口头上。
目前,我校“合作学习”中的“合座”现象基本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能够真正体现师生平等、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形成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广大教师都能自觉地投入到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之中,校园内形成了一种“比学习、赛水平、争提高”的良好氛围,可谓“教风正,学风浓”。
现在,学校已涌现出一大批教学方面新典型。如孙凤娟老师曾多次获省、市级标兵、课优质课,07年她还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朱海玲老师在市举办的教师五项全能竞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卫虹、张英、朱艳艳、宋梅、栾才军、孙凤娟等教师曾在学校06年10月承办的“全县小学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体、音、美教学现场会”和07年9月学校承办的“全县镇内小学语、数、英、科学四学科片会”中承担做课任务,得到了全县与会同行及领导们的好评。
另外,学校省级课改实验课题“阅读教学个性化学法研究”及市级课题“体育学科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研究”均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内容展开深层次研究的,现已初见成效。
如今,学校教师声誉越来越高,教学质量提高显著,学校知名度也大大增强,生源明显增长。近日,校园内又一次掀起了“课堂教学我能行”的“比、学、赶、帮、超”新热潮。
|